手机微信:13704813968

进军高科技 海鸥再腾飞

晨怡热管 香港文汇报(网络)有限公司 郜晋妮 2009/10/23 19:10:55

销售中国名牌產品并长期经营传统贸易的马来西亚著名上市公司海鸥集团企业,近年成立「海鸥能源」公司,进军高科技领域,开发节能、环保、高效新能源產品,并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建新能源技术实验室。他们发明的「非相变」传热技术,将走进军事武器、航空航天、能源转换等各个领域。从研发开始,海鸥集团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高科技行业!

故友重逢 一拍即合

 海鸥集团董事总经理陈凯希,早年从政,歷经跌宕,靠多年的苦心经营,把一个小小的店舖做成了声名显赫的上市公司。但他并不满足,一直在探索如何更进一步,把企业做强做大,给予社会更大的回馈。经验告诉他,靠著勤奋和人脉就能做起来的贸易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必然限制公司的持续扩展。要突破局限,再攀高峰,唯有向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域进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前,他重遇上世纪70、80年代与海鸥有过一段合作的伙伴李居强。李居强向陈凯希提到他正在研究「非相变」传热技术。陈凯希马上以他敏锐的商业头脑和近年来对高科技的嚮往和追求,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知道,一项技术在研发阶段就介入,投资的不仅是技术成果,更是知识產权,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成立了「海鸥能源有限公司」。李居强如鱼得水,陈凯希如虎添翼,「非相变」热导技术研究与开发,正式上马。

成功之路 曲折迂回 

 经过两年多持续不断的实验完善,「非相变热管技术」日臻成熟,开始进入实用开发阶段。李居强把他的成果拿到中国最高行业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进行鉴定。他深信这项新技术能够通过专业权威机构的认证,名正言顺地贴上「高科技」產品的标籤,风糜市场。

 然而,没想到的是,权威机构的权威人士,用了权威的工艺和仪器,却未能重复实验出「非相变」传热的理想效果,於是给了李居强一个否定的结论。

 已为「海鸥能源」投入大量资金的陈凯希,一时有些迷茫。作为一个业外人士,他不能不相信中国最高行业权威机构的结论;作为这个项目的合作开发者,他又不能不承认无数次实验过程摆在他面前的成功事实。

 「山重水復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同样出自中科院的其他领导及航天行业一些重要专家,他们对这个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诚,这让陈凯希燃起希望。

 中科院的一位退休研究员吴邦贤接触到了「非相变」热导技术,振奋不已,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和发明,很可能把热能物理推上一个空前的高度,并给所有需要传导热能的军工民用行业带来一场波澜壮扩的技术革命。吴邦贤用了「划时代」这三个字讚誉这项建树。

漂亮转身 梦想成真

 吴邦贤和他的学生及助手,将李居强的实验现象和发明的技术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事情很快有了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中心新上任的主任唐大伟,表示了愿与海鸥共建联合实验室,对这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海鸥能源」有机会再度振翅,正式飞进了行业权威机构「高科技」殿堂。

 不久前,李居强和袁达忠、吴邦贤两位学者共同署名《非相变热管的实验研究及初步机理分析》论文,在第九届国际传热传质会议论文评选委员会上,得到8个「好」,2个「良」,1个「可无需修订发佈」的评审意见。

 今年8月,海鸥能源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正式签约,共建「高强度传热新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航天技术研究单位的合作也在筹划中。李居强的发明创造攀上了科学技术的高峰;陈凯希也正在实现把他的企业转型带进高科技的梦想,他的「海鸥」终於可以一飞衝天!

责任编辑: banye 参与评论